-
友情链接:
这是1760年的世界地图,乾隆统治下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时的乾隆刚刚干掉了准噶尔,收复了丢失1300多年的西域,彻底扫除了困扰中原王朝2000多年的游牧边患,对比一下沙俄干掉中亚游牧民族要等到110年后了,可见此时的大清之无敌,遥遥领先欧洲100多年。此时大秋海棠的版图也正式形成,清帝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1.8亿,排名第二的北印度地区的莫卧儿帝国,只有大约1亿的人口,此时的印度还只是一个地区,英国殖民者还没有到来。
清朝的领土在全盛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这个时期,版图向北扩展至西伯利亚,向南至南海诸岛,东至库页岛以西,而西则延伸至葱岭。在这其中,清朝对大西北的版图的扩展尤为显著,特别是其对21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收复,标志着其统治的高峰。
在清朝的版图中,天山山脉以其横跨的2500公里长度和高达7443米的托木尔峰,成为大西北最显著的地理标志。天山不仅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其高耸的山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众多冰川。
这些冰川的融水在春夏季节流下山峰,为下游的草原和农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形成了肥沃的冲积扇和绿洲,这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十七世纪以前,天山北部地区主要由准噶尔汗国控制,该汗国的前身为卫拉特蒙古部落。自15世纪起,准噶尔部落开始进入天山北部,建立起以伊犁河谷及其周边草原为主的游牧区。
准噶尔部落的统治达到顶峰时,甚至将天山南部的叶尔羌部落纳入版图,从而增强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清朝在康熙到乾隆的统治期间,对准噶尔汗国发动了多次军事行动,最终在一系列激烈的战役中彻底击败了准噶尔汗国,将包括天山北部在内的210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其版图。
该地区位于葱岭以东,直至内陆青海甘肃一带。乾隆皇帝特令在战略要地天山南北修建城池,强化边防,确保领土完整,这一地区不仅作为边防重地,还是中国地理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该领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极为独特,整个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极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但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的阻挡作用使部分冷空气得以削弱。
地形上,显著的山地和盆地交错分布,如阿尔泰山、昆仑山与天山等,构成了地势起伏的独特景观,并在这些山脉间形成了如准噶尔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等广袤的内陆盆地。
由于气候的干旱特性,本区域的河流主要源自昆仑山、天山及阿尔泰山的冰川融水。这些河流大多不流向海洋,而是流入内陆的沙漠或小湖泊中,形成了内流河的特有景观。
在众多河流中,额尔齐斯河与奇普恰普河分别是流向北冰洋与印度洋的例外。这些河流大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其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尤其在春夏两季的融雪期水量充沛。
此外,该地区的湖泊也展示出独有的特征,主要分为由冰川融水形成的雪山湖泊群和位于荒漠中的湖泊甘泉群。这些湖泊和河流的存在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影响了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经济资源方面,这一广阔的地区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还富含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农业上,该区域以优质棉花闻名于世,根据最新数据,新疆棉花的产出占到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比例。
同时,该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与地质特征,这些独特的地貌形成了区域内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北部的阿尔泰山脉,因冰川侵蚀与积累作用,形成了超过300个冰川湖泊,其中以喀纳斯湖为代表。
喀纳斯湖起源于35万年前的冰川时期,是一个由冰碛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展现了古冰川时代的地质活动痕迹。
而在南部的戈壁地区,雅丹地貌广泛分布,风化侵蚀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中不仅包括各种奇形怪状的花岗岩石蛋,还有由于风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高大沙丘。
特别是在吉木乃草原地区,石城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风景,因其独有的地质结构而成为知名旅游地点。
另外,塔里木盆地周边的赤沙山,展现了8000万年前古盐湖环境下的地质变迁。这些盐山,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且内含丰富的岩盐资源,是研究地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标志。
沙漠地区也具有其独特的地理特色。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流动沙漠之一,其沙丘位置频繁变动,这一现象主要受西伯利亚冷风的影响。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则展现了另一种沙漠的风貌。
这片土地上,汉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