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链接:
秦可卿死后,贾元春上位,于是有了元妃省亲一出大戏,这象征着贾府已经到达了极盛,盛极而衰自然也是不可避免。
所以,在元春省亲的两个回目当中,蕴藏着大量的伏线和谶言,可以说是整部大书的提纲。
其中,对于《红楼梦》中最核心的一条线,也就是贾宝玉的婚姻问题,自然也会有个态度。
大观园中的大多数匾额题词,都是出自贾宝玉的手笔,元春纵然有删改之处,对于自己亲弟弟的作品,也没有表现出过明显的不满。
但是,对于两处景观的匾额题词,元春却明确的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喜欢,而这其中都暗含着她对于贾宝玉婚事的态度。
01 蓼汀花溆
贾妃看了四个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这是元春入大观园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整部小说中元春说的第一句话,上来就否定了宝玉所题的“蓼汀”二字。
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元春的话包含了三层意思。我们先来看,宝玉为什么要题“蓼汀花溆”四个字。
这一处景观是一个石港,石港上方是一个石洞,石洞之中有水流下。而在石洞的上方有“萝薜倒垂”,下方则有“落花浮荡”,所以宝玉才取了“蓼汀花溆”四个字。
“蓼汀”和“花溆”其实意思差不多,是古人诗中常用来表意象的词语,前者的本意是“长满蓼草的小沙洲”,后者的本意是“长满花草的水边”。
可见宝玉取这两个词,也不是具象的描述景观环境,而是抽象的表达意境。
所以,元春说“何必‘蓼汀’”的第一层意思是:二者意境相似,‘蓼汀’就有些重复多余了。
更深一层的意思,要考察两个词的出处。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邺《雁二首》,原诗如下:
“暮天新雁起汀州,红蓼花开水国愁。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花溆”则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采莲曲》,原诗如下: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境。”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表达了思乡离别的凄凉之情,后者表达了百花争春的朝气和青年男女竞舟的欢快。
也就是说,“花溆”符合当下贾府的富贵热闹的环境,而“蓼汀”则暗含着贾元春热闹之下凄凉的心境。
这也就是元春的第二层意思:“蓼汀”过于凄凉,寓意不好,且有些煞风景。
除此以外,这两个词还暗含着作者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古代的音训学,是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反切法,也就是所谓的“上取其声,下取其韵”。
比如,“胡”字的声母是h,韵母是u,就可以训为和吴切。
而“蓼汀”二字,“蓼”字的声母是L,“汀”字的韵母是ing,合起来就是一个“玲”字,而古代南方人“玲”、“林”发音不分,所以蓼汀实际上就是一个“林”字。
而“花溆”二字,“花”字的声母是H,“溆”字的韵母是u,而古音之中H、X和u、ue常常不分,所以花溆实际上就是一个“薛”字。
所以,如果我们再来看元春的那句话,就有了另外一种理解的方式:
“花溆”(薛)二字便妥,何必“蓼汀”(林)?
这便是元春的第三层意思:选择薛宝钗是很妥当的,为什么要选林黛玉呢?
02 怡红快绿
贾宝玉所居住的怡红院,最开始的题匾为“红香绿玉”,原因是院子里有海棠和芭蕉,“红香”代表的就是海棠,而“绿玉”代表的则是芭蕉。
然而,元春对“红香绿玉”却不满意,专门改成了“怡红快绿”。后来宝玉在为“怡红快绿”题诗的时候,用到了“绿玉”二字,作者又专门借薛宝钗之口,来揭示了元春的心意:
“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竞了?”
在薛宝钗的建议之下,宝玉便将“绿玉”改成了“绿蜡”,可见元春并非不喜欢“红香绿玉”四个字,而是单纯的不喜欢“香玉”二字。
那么,元春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里面同样包含着三层意思。
第一层,“香玉”二字比较浓艳,在唐宋诗句当中,红绿本来就代表着盛春季节百花齐放,再加上“香玉”二字就更加浓艳不堪,这不符合元春崇尚节俭的性情。
除此以外,我们说了“红”代表的是海棠花,因为是花,所以宝玉才用一个“香”字来修饰。但众所周知,海棠花是没有香气的,所以宝玉在这里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民国才女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一书中就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第二层意思,“香玉”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特指,指的就是林黛玉。元春不喜欢“香玉”,也就是说她不喜欢林黛玉。
小说中第十九回,也就是紧接在元妃省亲以后,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躺在一张床上,宝玉闻到黛玉袖子里有异香,而黛玉又不曾用过什么香料,可知黛玉就是“香玉”。
为了给我们强调这一点,宝玉还专门的编了一个故事,说老耗子让小耗子去偷香芋,小耗子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姐说道:
“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这里就点明了林黛玉就是“香玉”。
而且,这个小耗子说的话中,其实还隐藏着一层意思。
小说第十六回,元妃省亲的消息刚传出来以后,王熙凤说了一番关于“世面”的话:
“若果如此,我也可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这是全书第一次提到“见世面”,而元妃省亲,也就是小说开篇以来,贾府见过最大的世面了。
而那宝玉故事里的小耗子,却偏要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反而不认得林黛玉是才是真正的“香玉”。这很明显是在暗讽,暗讽贾元春不识真“香玉”,也是宝玉无形之中的抗议。
而且,宝玉原题中的“绿玉”,同样也有指代林黛玉的嫌疑。山青为黛,黛玉岂不就是“绿玉”?
03 盛极而衰
除此以外,“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还有一层暗含的意思。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其中最后一句为:“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红绿”在古诗中是经常用到的意象,它主要代指花的开与未开、开与落,用来比喻春天的来与未来,来与去。
比如,宋代李若水《红梅》诗:“东风一戏剧,会使红绿争”,东风是春天的象征,红绿相争说明花开始开放,这是早春的景色。
比如,宋代刘辰翁《春景》诗:“诗成天一笑,红绿半争魁”,这是说有的花开了,有的花没有开,这是初春的景色。
比如,元代元好问《游泰山》诗:“是时春夏交,红绿无边涯”,这是百花盛开的景象,是盛春的景色。
比如,元张弘范《青杏》诗:“落尽残红绿满枝,青青如豆酿酸时”,这是残红落尽的景象,是暮春的景色。
有了上述四首诗作为对比,我们很自然就明白,什么叫做“绿肥红瘦”,它说的就是海棠花将谢的暮春季节。
那么,我们转过来再看“红香绿玉”和“怡红快绿”。
元妃省亲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时候的海棠花,本应该是将开未开或者初开的时节,可宝玉的“红香绿玉”俨然就是一番盛春的景象了。
换句话说,这个“红香绿玉”本身就是双重表意,第一是表现了怡红院红绿交叠的景致,二则是表现了贾府此时已经处于极盛之时,就好像是春天里的盛春一样。
而“怡红快绿”呢?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怡红”还是“快绿”,在古诗中都没有这种用法,这是属于贾元春的独创,那么它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向呢?
“怡”字的解释比较简单,就是愉悦的意思。而“快”则有种解释的方法,第一种就是愉快,第二种就是将要。
如果按照第一种解释,“怡红快绿”的意思就是,享受初春时节花红柳绿的景致。如果按照第二种解释,“怡红快绿”的意思又变成了,春光将要过去要抓紧时间享受。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就预示着贾府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境地,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从种种迹象来看,元妃省亲的极盛繁荣背后,早已经酝酿着巨大的灾变,而且元春也已经意识到了,所以在省亲过程中一再提醒家人节俭、低调。
所以,他在大观园的题词当中,极力避免那种大红大绿的盛春气象的词句,主观上是想为贾府避祸免祸。